杜甫 雪飛玉立盡清秋,不惜奇毛恣遠游。 在野只教心力破,于人何事網羅求? 一生自獵知無敵,百中爭能恥下鞲注。 鵬礙九天須卻避,兔藏三穴莫深憂。 【注】鞲(gōu )鷹,指調教于臂鞲之上的鷹;鞲,皮制袖套。 1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首聯的畫面描繪極富立體感,在清秋時節,如雪似玉的白鷹傲立雄視,恣意遠飛,身姿矯健。 B .頷聯中運用反問,寫獵人網羅白鷹,白鷹竭盡心力掙破羅網,從而突出白鷹神奇而靈異的特點。 C .頸聯寫白鷹天下無敵,百戰百勝,不甘任人驅使,既表現了它外在的勇猛又表現了它內在的桀驁。 D .尾聯運用典故,寫白鷹遨游九天,使大鵬望而退避、野兔深藏不出的雄姿,筆調高揚,意味深遠。 2.這首詩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請說說詩人是如何借白鷹寄托心志的。 【答案】 1 .B 2 .①借白鷹雪飛玉立、恣意遠飛的形態,表達對高潔品格的堅守和對自由的向往; ②借白鷹恥于下鞲,表達詩人不愿寄人籬下、被束縛的傲骨; ③借白鷹使大鵬退避、野兔深藏表達詩人不畏強敵的勇毅,不欺凌弱小的正氣。 【解析】 1 .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相關內容的理解和賞析能力。 B.“ 從而突出白鷹神奇而靈異的特點”錯誤,頷聯寫“在野只教心力破,千人何事網羅求”,運用反問,寫白鷹竭盡心力掙破獵人的羅網,不僅突出了白鷹神奇而靈異的特點,詩人主要想借此表達對獵人行為的蔑視和嘲諷。選項概括不全面。 故選B 。 2 .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現手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首聯“雪飛玉立盡清秋,不惜奇毛恣遠游”,描繪極富立體感,在清秋時節,如雪似玉的白鷹傲立雄視,姿意遠飛,身姿矯健,借白鷹雪飛玉立、恣意遠飛的形態,表達對高潔品格的堅守和對自由的向往; 頷聯“在野只教心力破,千人何事網羅求?”中運用反問,寫白鷹神奇而靈異,竭盡心力掙破獵人的羅網,表達對獵人的蔑視和嘲諷;頸聯“一生自獵知無敵,百中爭能恥下鞲”,寫白鷹天下無敵,百戰百勝,不甘任人驅使,既表現了它外在的勇猛又表現了它內在的桀驁。此兩聯借白鷹對獵人的恥笑和恥于下鞲,表達詩人不愿寄人籬下、被束縛的傲骨。 尾聯“鵬礙九天須卻避,兔藏三穴莫深憂”運用典故,寫白鷹遨游九天,使大鵬望而退避、野兔深藏不出的雄姿,筆調高揚,意味深遠,借白鷹使大鵬退避、野兔深藏表達詩人不畏強敵的勇毅,昂揚向上的精神姿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