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里 第一山頭第一亭,聞名未到負平生。 不因王事②略小出,那得高人同此行。 萬里中原青未了,半篙淮水碧無情。 登臨不覺風煙暮,腸斷漁燈隔岸明。 【注】①盱眙:緊鄰淮河,是南宋與金分界線上的重要城鎮:東南第一山:盱眙境內的南山,被書法家米芾稱為“第一山”,因此得名。②王事:指受朝命接待全國使臣,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十二月,楊萬里奉派為金國賀正旦接伴使,此詩即作于北行途中。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歌以近似白話的語句起筆,卻具有點題并喚起讀者注意的作用,暗示這里的不平常。 B.詩中化用杜甫詩“齊魯青未了”一句,寫中原景象的青翠無邊,以此來反襯眼前淮水碧綠淺窄和冷漠無情。 C.詩歌尾聯頗具畫面感,天色漸晚,暮靄重重,詩人渾然不覺,面對隔岸的漁火傷心斷腸,讓人回味。 D.作者用語以白描、不避俚俗著名,詩中“不因”“小出”“那得”等詞語淺近明白。 16.為什么詩歌第二句寫第一山“未到負平生”,而結尾登臨后又感慨“腸斷”?請結合全詩分析。 參考答案 15.B“寫中原景象的青翠無邊,以此來反襯眼前淮水碧綠淺窄和冷漠無情”錯,頸聯是感慨中原景象被淮水阻隔,以淮水的冷漠無情反襯詩人對中原故土的無限懷念與熱愛。 16.①第一山位于宋金分界線上,且聞名于世,而詩人不曾有機會登臨,有種久聞勝地而末曾一游的遺憾,故“未到負平生”;②登上此山后,詩人眺望到黃河對岸的漁火,想到被金人統治的人民的心酸和苦難,而南宋朝廷卻毫無雄心壯志去恢復失地,詩人的愛國情懷難以抑制,自然傷心斷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