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 憐君孤秀植庭中,細葉輕陰滿座風。 桃李盛時雖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蔥。 一年幾變枯榮事,百尺方資柱石功。 為謝西園車馬客,定悲搖落盡成空。 小松 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4.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草木本是“一歲一枯榮”,而《題小松》卻說小松“一年幾變”,夸大其遭遇之艱,突出成材之難。 B.《題小松》以桃李盛時對比小松孤秀,以桃李搖落對比小松青蔥,表現小松的剛勁挺拔、生機勃勃。 C.《小松》“出”字,承前是“刺”的結果;啟后是“凌云”的先兆,表現小松由小變大的過程變化。 D.《小松》通過刻畫小松的成長,贊美出身寒微之人的堅強成才,慨嘆目光短淺的人不關心人才成長。 15.兩首詩中的小松形象特點有何異同,請簡要分析。(6分) 答 14.A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A“說小松‘一年幾變’”“夸大其遭遇之艱”錯,《題小松》寫桃李“一年幾變”,是夸大桃李變化之易,突出小松成材之難。故選A。 15.(1)異:一個挺立庭院中,枝葉纖細柔韌,令人愛憐;一個掩沒深草里,刺頭努力向上,銳不可當。 (2)同: ①都遭遇艱難困苦,默默忍受,堅韌頑強;都被人冷落忽視,獨耐寂寞。 ②都志向遠大,未來可期,必將有百尺凌云的姿態,可堪柱石之功。 【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事物形象的能力。 李詩: “憐君孤秀植庭中,細葉輕陰滿座風”我喜愛你獨秀挺立在庭園中的小松,那細葉輕陰帶來滿座清風。“孤秀”表現了小松雖然孤獨,遭受冷落,卻能以其細葉輕陰獨秀青蔥,展示出自己獨具魅力的形象。“桃李盛時雖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蔥”桃李盛開的季節,你雖然寂寞,但進入霜雪繁多的嚴冬,就顯得郁郁蔥蔥。與桃李之盛對比來表現小松的“孤秀”,以霜雪嚴寒來襯托小松的堅強挺拔。 開篇這四句,通過對小松四時遭際的描繪,寫出了它堅貞挺拔、不隨流俗、傲霜斗雪的風姿。 “一年幾變枯榮事,百尺方資柱石功”,一年之內桃李等花卉幾經枯榮,而你長大后,則具棟梁之功。“為謝西園車馬客,定悲搖落盡成空”,請告訴那些去西園觀花的人們:在雪飛霜落的園中,他們定會為枝葉光禿禿的桃李等花卉而悲傷動容。 后面的四句寫詩人對小松的殷切期待:百花雖盛,但好景不長?;ㄩ_花落,“一年幾變枯榮事”。而小松獨耐寂寞,不管春風秋雨、夏炎冬寒,錘煉其堅貞之性。待到它長成百尺蒼松之時,即可成就其棟梁之功了。百花本是“一歲一枯榮”,而詩人在這里卻說“一年幾變”。這是夸大百花“枯榮”之易來強調小松成材之難,以百花之“變”來反襯小松之堅定。 杜詩: “自小刺頭深草里”,長滿松針的小松樹長在深草叢中看不出來,這句描寫小松剛出土,的確小得可憐,路邊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淹沒在“深草里”。但它雖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圍中,它不低頭,而是“刺頭”——那長滿松針的頭,又直又硬,一個勁地往上沖刺,銳不可當。那些弱不禁風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敵的。“刺頭”的“刺”,一字千鈞,不但準確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點,而且把小松堅強不屈的性格、勇敢的精神,形象地勾畫出來了。一個“刺”字,顯示出小松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暫時的,相對的,隨著時間的推進,它必然由小變大。 “而今漸覺出蓬蒿”,現在才發現已經長的比蓬蒿高出了許多。蓬蒿即蓬草、蒿草,草類中長得較高者。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腳底下,可現在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其他的草當然更不在話下。這個“出”字用得精當,顯示了小松由小轉大、生長變化的情景。 “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世上的人不認識這是將來可以高入云霄的樹木,一直要等到它已經高入云霄了,才承認它的偉岸。這里連說兩個“凌云”,前一個指小松,后一個指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實,稱贊它高,并不說明有眼力,也無多大意義。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樣貌不驚人,如果能識別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愛護、培養,那才是有識見,才有意義。然而時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這個見識,所以詩人感嘆說:眼光短淺的時人,是不會把小松看作棟梁之才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時人不識,而被摧殘、被砍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