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垂釣 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⑴,側坐莓苔草映身⑵。 路人借問遙招手⑶,怕得魚驚不應人⑷。 ![]() 注釋 ⑴蓬頭:形容小孩可愛。稚子:年齡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綸:釣魚。綸:釣魚用的絲線。 ⑵莓:一種野草。苔:苔蘚植物。映:遮映。 ⑶借問:向人打聽。 ⑷魚驚:魚兒受到驚嚇。應:回應,答應,理睬。 作品譯文 一個蓬頭稚面的小孩在河邊學釣魚,側著身子坐在草叢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聽到有過路的人問路,連忙遠遠地擺了擺手,生怕驚動了魚兒,不敢回應過路人。 《小兒垂釣》是唐代詩人胡令能的詩作。此詩描寫一個小孩子在水邊聚精會神釣魚的情景。詩人通過描寫典型細節,極其傳神地再現了兒童那種認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前兩句敘述、描寫,從外形著筆,是實寫;后兩句詩側重神態來寫。全詩從形神兩方面刻畫了垂釣小兒栩栩如生的形象,言辭曉暢,清新活潑,寥寥數語便繪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圖畫,頗具生活情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