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自《梁書·江淹傳》) 10.(3分)下列對文中畫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臨海太守沈昭略/永嘉太守庾縣隆及諸郡二千石并大縣/官長多被劾/內外肅然/明帝謂曰/自宋以來不復有嚴明/中丞君今日/可謂近世獨步/ B.臨海太守沈昭略/永嘉太守庾縣隆及諸郡二千石并大縣官長/多被劾/內外肅然/明帝謂曰/自宋以來/不復有嚴明/中丞君今日可謂近世獨步/ C.臨海太守沈昭略/永嘉太守庾縣隆及諸郡二千石并大縣官長/多被劾/內外肅然/明帝謂曰/自宋以來/不復有嚴明中丞/君今日可謂近世獨步 D.臨海太守沈昭略/永嘉太守庾縣隆及諸郡二千石并大縣/官長多被劾/內外肅然/明帝謂白/自宋以來/不復有嚴明中丞/君今日可謂近世獨步/ 11.(3分)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章句之學是漢儒所創的一種研究儒家經典的學問,重在解釋篇章句讀。 B.丁艱也叫丁憂,源于漢代,指遭逢父喪或祖父喪,后多專指官員居喪。 C.九錫是古代皇帝賜給有特殊功勛的諸侯、大臣的九種禮器,表示最高禮遇。 D.謚是帝妃、諸侯、大臣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跡所給予的稱號。 12.(3分)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江淹喜好文章,才干受到賞識。江淹從小喪父,傾心于文章,后齊高帝晉位宰相,補他為記室參軍,齊高帝辭讓九錫及各種章表,都出自他之手。 B.江淹堅持已見,觸怒景素被貶。江淹雖受恩景素,但他兼任南東??へr,堅持認為自己理應代理太守,因而引得景素一怒之下將他貶為縣令。 C.江淹博學多才,確定古書年代。襄陽人挖古墓得到竹簡古書卻不識其字,善識字體的王僧虔也只說像是蝌蚪字,江淹則推斷是周宣王時的竹簡。 D.江淹富有遠見,淡然面對富貴。崔慧景起兵造反,官紳都去送名片,江淹卻稱病不去,其后崔慧景果被平定;年老時他不圖富貴,打算歸隱鄉里。 13.(8分)把文中畫橫線句子發你成現代漢語。 (1)先賜酒食,淹素能飲啖,食鵝炙垂盡,進酒數升訖,文誥亦辦。 (2)君昔在尚書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寬猛能折衷;今為南司,足以振肅百僚也。 14.(3分)江淹兼任中丞時主要有什么作為,起到了什么作用?請簡要說明。 參考答案 10.C; 11.B; 12.B; 13.(1)先賞賜他酒飯,江淹平時能吃能喝,一只烤鵝快要吃光,幾升酒也喝完了,文誥也寫完了。 (2)先生從前在尚書省,除了干公務從不隨便行動,在任.上寬大與嚴厲能夠調和適中。如今擔任南司(監察官),完全可以整頓百官了啊。 14.主要作為是彈劾了一批不參與山陵公事的官員,又奏請逮捕了一些貪官污吏。作用是嚴厲整頓了官場,使得朝廷內外秩序良好。 解析: 10.第一處,“官長”要跟“大縣”相連,“大縣官長”意為大縣縣令,另“多被劾”的主語應是“臨海……大縣官長”;第二處“不復有”的賓語是“嚴明中丞”,另外“君”是下一句的主語。 11.丁艱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長等喪事,丁外艱指子遭父喪或遭祖父喪。 12.“一怒之下將他貶為縣令”有誤,應該是景素先上報吏部,再將他貶黜。 13.參考譯文: 江淹字文通,濟陽考城人。江淹從小孤苦貧寒,不愛從事經學訓詁,而傾心于詩賦文章。宋朝建平王劉景素愛結納士人,江淹在南兗州跟隨景素。廣陵縣令郭彥文被治罪,供詞牽連到江淹,說他曾經受賄,江淹因此被因禁于牢獄。他在獄中給劉景素寫信申辯。景素見到書信,當天就把他放了出來。等景素鎮守京口,江淹作鎮軍參軍,兼任南東??へ?。趕上東海太守陸澄因父母喪守孝離職,江淹認為自己是郡丞,理應代理太守,(但)景素任命了司馬柳世隆。江淹堅持要求這職位,景素大怒,上報吏部,貶江淹為建安吳興縣令。等齊高帝蕭道成輔佐治理政事,聽說他有才華,引薦江淹入中書省,先賞賜他酒飯,江淹平時能吃能喝,一只烤鵝快要吃光,幾升酒也喝完了,文誥也寫完了。相府建成(齊高帝晉位宰相),(江淹) 被補授為記室參軍。齊高帝辭讓九錫之文及各種章表,都是江淹擬定的。當時襄陽有人挖開古墓,發現玉鏡和竹簡古書,字已經不認識了。王僧虔善于識別各種文字,卻也看不明白,只是說像是蝌蚪字。江淹以蝌蚪字來推究,認為是周宣王以前的竹簡。齊少帝初年,江淹兼任御史中丞。齊明帝當時作丞相,對江淹說:“先生從前在尚書省,除了干公務從不隨便行動,在任上寬大與嚴厲能夠調和適中。如今擔任南司(監察官),完全可以整頓百官了啊。”江淹回答說:“如今的事,只能說我當其官守,行其職責,恐怕還不能完全符合您的旨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