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group id="yeegw"></optgroup>
  • <optgroup id="yeegw"></optgroup>
  • ?

    當前位置: 首頁 > 古詩名文 > 高中古詩文 >

    《貞觀政要·慎所好》閱讀答案及翻譯

    來源:海博學習網 www.fenglinsheying.com    發布時間:2023-02-07 17:12
    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曰:“古人云:‘君猶器也,人猶水也,方圓在于器,不在于水。’故堯、舜率天下以仁,而人從之;桀、紂率天下以暴,而人從之。下之所行,皆從上之所好。至如梁武帝父子志尚浮華,惟好釋氏、老氏之教。武帝末年,頻幸同泰寺,親講佛經,百僚皆大冠高履,乘車扈從,終日談論苦空,未嘗以軍國典章為意。及侯景率兵向闕,尚書郎以下多不解乘馬,狼狽步走,死者相繼于道路。武帝及簡文卒被侯景幽逼而死。孝元帝在于江陵,為萬紐于謹所圍,帝猶講《老子》不輟,百僚皆戎服以聽,俄而城陷,君臣俱被囚縶。庾信亦嘆其如此,及作《哀江南賦》,乃云:‘宰衡以千戈為兒戲,縉紳以清談為廟略。’此事亦足為鑒戒。朕今所好者,惟在堯、舜之道,周、孔之教,以為如鳥有翼,如魚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暫無耳。”
    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曰:“神仙事本是虛妄,空有其名。秦始皇非分愛好,為方士所詐,乃遣童男童女數千人,隨其入海求神仙。方士避秦苛虐,因留不歸,始皇猶海側踟躕以待之,還至沙丘而死。漢武帝為求神仙,乃將女嫁道術之人,事既無驗,便行誅戮。據此二事,神仙不煩妄求也。”
    貞觀四年,太宗曰:“隋煬帝性圩猜防袁信邪遵大忌胡人乃至謂胡床為交床胡瓜為黃瓜筑長城以避胡。又誅戮李金才,及諸李殆盡,卒何所益?終被宇文化及使令狐行達殺之。且君天下者,惟須正身修德而已,此外虛事,不足在懷。”
    貞觀七年,工部尚書段綸奏進巧人楊思齊至,太宗令試,繪遣造傀儡戲具。太宗謂綸曰:"所進巧匠,將供國事,卿令先造此物,是豈百工相戒無作奇巧之意耶?"乃詔削綸階級,并禁斷此戲。
    (節選自《貞觀政要·慎所好》)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隋煬帝性好猜/防專信/邪道大忌胡人/乃至謂胡床為交床/胡瓜為黃瓜/筑長城以避胡
    B.隋煬帝性好猜防/專信邪道/大忌/胡人乃至/謂胡床為交床/胡瓜為黃瓜/筑長城以避胡
    C.隋煬帝性好猜/防專信邪道/大忌胡人/乃至謂胡床為交床/胡瓜為黃瓜/筑長城以避胡
    D.隋煬帝性好猜防/專信邪道/大忌胡人/乃至謂胡床為交床/胡瓜為黃瓜/筑長城以避胡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太宗,文中指唐太宗李世民,太宗是他的廟號。文中的孝元帝、隋煬帝、漢武帝都是廟號 相稱。
    B.釋氏,因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姓釋迦氏,故有此稱,后也用來指代佛教。本文采用后 一種說法。
    C.闕,本指建在宮殿門前兩邊的大型建筑物,據考證在西周就已出現。后借指宮廷,也用 來指京城。
    D.“不可暫無耳”和“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琵琶行》)中的“暫”意思不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梁武帝父子被侯景幽逼而死,在太宗看來都是因為他們崇尚浮華,一味地追求佛教、道教所致。
    B.太宗所追求的是"堯、舜之道,周、孔之教",這表明他把尊儒崇經、推行仁政定為治國方針。
    C.秦始皇派方士出海求仙,方士因求仙沒有成功留在海上不肯回來,秦始皇卻依然長時間 徘徊在海邊不歸。
    D.工部尚書段綸因為引薦巧匠楊思齊制造傀儡戲具而被降級一事,反映了唐太宗重德輕技的傾向。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帝猶講《老子》不輟,百僚皆戎服以聽,俄而城陷,君臣俱被囚縶。(4分)
    (2)且君天下者,惟須正身修德而已,此外虛事,不足在懷。(4分)
    14.唐太宗謹慎對待自己愛好,他這樣認為的原因是什么?結合全文加以概括。(3分)

    參考答案
    10.D
    11.A(隋煬帝是謚號)
    12.C(方士不回來是為了避秦的苛政)
    13.(1)孝元帝還不停止講《老子》,百官都穿著軍服聽講,不久城被攻陷,君臣都被囚禁。(“輟”“戎服”“城陷”各1分,整體句意1分)
    (2)況且統治天下的人,只需端正己身修養品德,其他都是虛浮之事,不值得放在心上。(“君”“正身”“足”各1分,整體句意1分)
    14.①從君臣關系來看:國君的言行對臣民是有示范性的,居上位的人有什么愛好,必定會在社會上形成風氣,影響下面的臣子、百姓。②從后果來看:如果追求不當,會身死國滅,產生災難性的結果。(第一點2分,第二點1分)


    【參考譯文】
    貞觀二年,太宗對侍臣說:“古人說:‘國君就像是容器,百姓就像是水,水或方或圓在于容器,而不在于水。’所以堯舜以仁義治天下,人們都跟隨他行善;桀紂以殘暴治天下,人們都跟隨他作惡。下邊所做的,都是跟隨上邊所喜歡的。至于像梁武帝父子崇尚浮華,只愛好釋迦牟尼、老子的教義。梁武帝晚年,經常駕臨同春寺,親自講解佛經,百官都戴大帽,穿高靴,乘車跟隨皇上,整天談論苦呀空呀那一套佛家教義,從不把軍機國務典章制度放在心里。等到侯景率兵攻向京城,尚書郎以下的官員,大多不會騎馬,狼狽不堪地徒步逃跑,死在路上的人比比皆是。梁武帝和簡文帝都被侯景囚禁逼死。梁孝元帝在江陵,被萬紐于謹領兵包圍了,孝元帝還不停止講《老子》,百官都穿著軍服聽講,不久城被攻陷,君臣都被囚禁。庾信也嘆息他們這個做法,后來作《哀江南賦》,就說道:‘宰相把戰爭當作小孩游戲,官吏把清談當作朝政策略。’這事也足可作為鑒戒。我現在所喜歡的,只在于唐堯、虞舜的法則,周公、孔子的教諭,覺得就像鳥有翅膀魚兒靠水一樣,失去它就必須死亡,不能片刻沒有。”
    貞觀二年,唐太宗對侍從大臣們說:“神仙本來是荒誕虛妄的,空有其名。秦始皇卻分外愛好仙術,結果他被方士欺詐,竟派童男童女幾千人,跟隨方士入海去求神仙。方士逃避秦的苛政暴虐,因此留居海中不再回來,始皇卻在海邊待徊等待他們,結果在返回的路上病死沙丘。漢武帝為了求得神仙,竟將女兒嫁給賣弄道術的人,他們的說法不靈驗,就把方士殺掉。從這兩件事情來看,神仙是不能亂求的。”
    貞觀四年,唐太宗說:“隋煬帝生性多疑,只聽信邪門歪道,他相當提防胡人,乃至于把胡床稱作交床,把胡瓜稱作黃瓜,還修筑長城抵御胡人。他又聽信方士的邪說,認為姓李的人要篡權奪位,于是殺死將軍李金才,其他姓李的人也幾乎殺盡了,但有什么用呢?后來終于被大臣宇文化及派遣令孤行達殺死。一個君王,只需修養品德,使自己公正無私,其他都是虛浮之事,何足掛念。"
    貞觀七年,工部尚書段綸上奏說要引薦能工巧匠楊思齊入朝。唐太宗下令試試他的本領,段綸就讓楊思齊做木偶戲的戲具。唐太宗對段綸說:“推薦的能工巧匠,必須對國家有益,你讓他先做這些東西,這難道是讓百工互相告誠不要制作奇巧戲具的意思嗎?”于是下詔將段綸貶官,并且禁止了這種游戲。


    文章標簽:




    相關閱讀

    “釣臺在浙東,漢嚴先生隱處也”閱讀答案及原文翻
    韓非《重輕罪》閱讀答案及翻譯
    “王彪之字叔武”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京房,字君明,東郡頓丘人也”閱讀答案解析及翻
    “劉峻,字孝標,平原人”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陶節夫字子禮,饒州鄱陽人”閱讀答案及翻譯

    有幫助
    (0)
    ------分隔線----------------------------
    ? 免费a级毛片
    <optgroup id="yeegw"></optgroup>
  • <optgroup id="yeegw"></opt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