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group id="yeegw"></optgroup>
  • <optgroup id="yeegw"></optgroup>
  • ?

    當前位置: 首頁 > 古詩名文 > 高中古詩文 >

    《明史·劉玉傳》閱讀答案及翻譯

    來源:海博學習網 www.fenglinsheying.com    發布時間:2023-02-10 15:55
    劉玉,字咸栗,萬安人。祖廣衡,永樂末進士。正統間,以刑部郎中出修浙江荒政,積粟數百萬,督治陂塘為旱澇備。景泰初歷左副都御史鎮守陜西請遇災傷毋俟勘報即除其賦庶有司不得借覆核陰行科率從之。還治院事。福建、浙江盜起,命往督兵捕。議創壽寧縣于官臺山,以清盜窟。討平處州賊。已,復巡撫遼東。居官以廉節稱。終刑部尚書。父喬,成化初進士。累官湖廣左布政使。玉登弘治九年進士,授輝縣知縣。發粟振饑,奏蠲虛稅,復業者千家。擢御史。初,孫伯堅、金琦、王寧皆以傳奉得官,已,又以指揮胡震為都指揮,分守通州。玉抗疏言:“傳奉不已,繼之內批,累圣德,乞皆罷之。”不納。武宗即位,甫四月,災異迭見,玉陳修省六事。出按京畿,中官吳忠奉命選后妃,肆貪虐。玉奏。不問。劉健、謝遷罷,玉馳疏言:“劉瑾等佞幸小臣,巧戲弄,投陛下一笑。顧讒邪而棄輔臣,此亂危所自起。民窮財殫,所在空虛,陛下不改圖,天下將殆。乞置瑾等于理,仍留健、遷輔政。”不報。玉遂引疾歸。后瑾榜玉奸黨,復誣構之。罰輸粟塞下者三,最后逮系詔獄,削籍放歸。瑾誅,起河南僉事,遷福建副使,皆董學政。正德十五年,累擢南京右僉都御史,提督江防。宸濠反,攻安慶,玉以舟師赴援。事定,改撫鄖陽。世宗即位,召為左僉都御史。論遏亂功,進右副都御史。嘉靖元年改左。歷刑部左、右侍郎。六年秋坐李福達獄削籍,卒于家。玉所居僅庇風雨。天文、地理、兵制、刑律皆有論著。隆慶初,贈刑部尚書,謚端毅。
    (選自《明史·劉玉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景泰初/歷左副都御史/鎮守陜西/請遇災傷/毋俟勘報/即除其賦庶/有司不得借覆核陰行/科率從之/
    B.景泰初/歷左副都御史/鎮守陜西/請遇災傷/毋俟勘報/即除其賦/庶有司不得借覆核陰行科率/從之/
    C.景泰初/歷左副都/御史鎮守陜西/請遇災傷/毋俟勘報/即除其賦庶/有司不得借覆核陰行/科率從之/
    D.景泰初/歷左副都/御史鎮守陜西/請遇災傷/毋俟勘報/即除其賦/庶有司不得借覆核陰行科率/從之/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刑部:官署名。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機構的六部之一。掌管全國法律、刑獄等。
    B.尚書:原是宮廷里掌管編纂史書的官。漢以后地位漸高。唐代起是各部最高職位。
    C.進士:在明清兩代的科舉制度中,舉人經過會試及殿試錄取后稱為“進士”。
    D.元年:帝王或諸侯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元的第一年。文中用的是前一種意思。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劉玉出身宦門,數代為官。其祖父劉廣衡為永樂末年進士,歷任多種官職,為官清廉而有節操,最終官至刑部尚書;其父親劉喬為成化初年進士,官至湖廣左布政使。
    B.劉玉敢于直言,批評時弊。任御史時,他上疏直陳“傳奉”“內批”授官之弊;武宗即位后,他奏請武宗修身反??;出巡京畿,他揭發宦官吳忠奉命選后妃時肆意貪虐。
    C.劉玉遭到誣陷,被逮人獄。劉健、謝遷免官,他急速上奏說劉瑾等是奸佞小人,請求對其棄置不理,結果被劉瑾誣為奸黨,不但被罰輸粟,還被逮捕入獄,革職回鄉。
    D.劉玉平叛有功,晉升官職。正德十五年,他任職南京,提督江防。寧王朱宸濠謀反,進攻安慶,他率領水軍赴江西增援。世宗即位后,朝廷論功,晉升他為右副都御史。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發粟振饑,奏蠲虛稅,復業者千家。擢御史。
    ②民窮財殫,所在空虛,陛下不改圖,天下將殆。
    5.劉玉死后,在隆慶初年被朝廷“贈刑部尚書,謚端毅”,請根據文本內容說出劉玉被“謚端毅”的理由。

    參考答案
    1、B句意:景泰初年,擔任左副都御史,鎮守陜西。奏陳如遭災害,不等核查上報,即先免去受災地區的賦稅,使有關部門不得借復核災情之名暗中克扣,皇上聽從了他的建議。
    “歷左副都御史”句意是擔任左副都御史。“歷”作謂語,“左副都御史”是官職,作“歷”的賓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CD;
    “即除其賦”句意是即先免去受災地區的賦稅。“即除”作謂語,“其賦”作賓語,句意完整,應在“即除其賦”前后停頓,排除A。
    2.B“掌管編纂史書”錯誤,應為“掌管文書奏章”。
    3.C“請求對其置之不理”錯誤,原文為“乞置瑾等于理”,意為請求將劉瑾等人交付審理。
    4.①(劉玉)發放糧食救濟饑荒,奏請免除虛稅,恢復本業的有上千家。被提拔為監察御史。
    ②百姓貧窮,財政枯竭,各地府庫空虛,陛下如不改變打算,天下將危險了。
    5.①為官期間發放糧食救濟饑荒,奏請免除虛稅,是為“端毅”;
    ②多次上疏抗疏,仗義執言,激濁揚清,是為“端毅”;
    ③仕途幾起幾落,朝廷召之即來,貶之即去,寵辱不驚,是為“端毅”。


    參考譯文:
    劉玉,字咸栗,萬安人。祖父劉廣衡,永樂末年考中進士。正統年間,任刑部郎中前往浙江治理墾荒事務,積儲糧食數百萬,又督民修治河塘以防旱澇之災。景泰初年,擔任左副都御史,鎮守陜西。奏陳如遭災害,不等核查上報,即先免去受災地區的賦稅,使有關部門不得借復核災情之名暗中克扣,皇上聽從了他的建議。不久,回都察院視事。福建、浙江盜賊興起,皇上命他前往監督軍隊追捕。建議在官臺山設置壽寧縣,以便清除賊巢。接著,討平處州盜賊。不久,又巡撫遼東。廣衡任職以廉節著稱,官至刑部尚書。劉玉的父親劉喬,成化初年考中進士。升遷至湖廣左布政使。劉玉考取弘治九年進士,授官輝縣知縣。(劉玉)發放糧食救濟饑荒,奏請免除虛稅,恢復本業的有上千家。被提拔為監察御史。在此之前,孫伯堅、金琦、王寧等都傳達圣旨而獲得官職,不久,皇上又提升指揮胡震為都指揮,鎮守通州。劉玉上疏反對說:“傳達圣旨的太監不斷任官,常由內官批示任免,這樣有妨皇上的圣德,請皇上將太監們盡行免職。”皇上未采納他的意見。武宗即位,才四個月,災異不斷發生,劉玉奏請皇上應修身反省六事。劉玉至京師地區巡按,宦官吳忠奉皇上之命選取后妃,恣意貪贓枉法。劉玉上奏揭發?;噬喜患舆^問。劉健、謝遷免官,劉玉急速上奏說:“劉瑾等人原是善于奉迎的小人,因慣于戲弄,以博陛下歡心。愛護諂媚的小人而拋棄輔佐大臣,這是禍亂的根源。百姓貧窮,財政枯竭,各地府庫空虛,陛下如不改變打算,天下將危險了。乞請將劉瑾等人交付審理,留用劉健、謝遷以輔佐朝政。”未獲準。劉玉便稱病回鄉。后劉瑾宣布劉玉為奸黨,并對他加以誣陷。劉玉三次被罰向邊塞繳納糧食,最后劉瑾矯皇上詔令將他逮捕入獄,并削除官籍放回家。劉瑾處死后,劉玉以河南僉事起用,升任福建按察副使,先后主管學政。正德十五年提升至南京右僉都御史,提督長江防守。寧王朱宸濠謀反,進攻安慶,劉玉率水軍赴江西增援。叛亂平定后,改為巡撫鄖陽。世宗即位,召劉玉為左僉都御史。朝廷評議平叛之功,晉升劉玉右副都御史。嘉靖元年改任左副都御史。先后任刑部左、右侍郎。六年秋季,因受李福達一案牽連被削去官籍,回家后去世。劉玉家房屋簡陋,只能勉強遮蔽風雨。對于天文、地理、兵制、刑律等都有論著。隆慶初年,追贈刑部尚書,謚號端毅。


    文章標簽:




    相關閱讀

    “桓彥范,字士則,潤州丹陽人”閱讀答案解析及原
    《賣柑者言》“杭有賣果者,善藏柑”閱讀答案解析
    歸有光《陶庵記》“余少好讀司馬子長書”閱讀答案
    “賞者,所以辨情也”閱讀答案及翻譯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閱讀答案及翻譯
    屈原《九歌·湘夫人》閱讀答案及全詩翻譯賞析

    有幫助
    (0)
    ------分隔線----------------------------
    ? 免费a级毛片
    <optgroup id="yeegw"></optgroup>
  • <optgroup id="yeegw"></opt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