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group id="yeegw"></optgroup>
  • <optgroup id="yeegw"></optgroup>
  • ?

    當前位置: 首頁 > 宋詞精選 > 周邦彥的詞 >

    周邦彥《浣溪沙》“新筍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全詞翻譯賞析

    來源:海博學習網 www.fenglinsheying.com    發布時間:2016-07-03 21:55
    浣溪沙·樓上晴天碧四垂
    周邦彥
    樓上晴天碧四垂。樓前芳草接天涯。勸君莫上最高梯。
    新筍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聽林表杜鵑啼。
     
    注釋
    ①浣(huàn)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分平仄兩體,字數以四十二字居多,還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最早采用此調的是唐人韓偓,通常以其詞為正體,另有四種變體。全詞分兩片,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此調音節明快,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②碧(bì)四垂:四面青天與遠處綠野相接,自高而下,同一碧色。
    ③芳草:意為芳草掩映的歸途。
    ④高梯:高樓。暗指登高易動鄉情。
    ⑤燕巢(cháo)泥:落花化為泥土,被燕子銜去筑巢。
    ⑥林表:林外。
    ⑦杜鵑(juān):鳥名,其聲衷苦,似“不如歸去”,勾人鄉思。
     
    參考譯文
    晴空萬里,我登上楊柳掩映的高樓,眺望一片芳草綠到天邊。勸你不要登上高樓的頂點,因為此時登高懷遠,最是傷懷。
    堂下的新筍已長成竹子,落花已碾成塵土作了燕子筑巢的新泥。此時再怎忍心聽那林梢上傳來杜鵑的的啼叫呢?



    創作背景
    宣和二年(1120),周邦彥曾任順昌知府,這首詞或許是這個時期所作。暮春之時,詞人登高遠望,看到天空中萬里無云,地下芳草萋萋,遠處的林外又傳來杜鵑的啼鳴,觸發了詞人的惜春傷懷之情,于是寫下這首詞。
     
    賞析
    《浣溪沙·樓上晴天碧四垂》是北宋詞人周邦彥所作的一首傷春詞,抒寫了詞人的惜春傷懷之感,以及詞人獨處異鄉的孤寂之情。
    這首詞的上下兩片相互呼應、委曲紆折、縈回復沓,其中表現出的鄉情凄迷婉轉,強烈而感人。
    上闋首句“樓上晴天碧四垂,樓前芳草接天涯”中看似都是景語,實則化用了韓倔《有憶》“愁腸泥酒人千里,淚眼倚樓天四垂”和魏夫人《阮郎歸》“夕陽樓處落花飛,晴空碧四垂”的物境和意境,詞人看到了渺遠而開闊的景物,思鄉之情就油然而生。“勸君莫上最高梯”說出了自己思鄉的心緒,因為登得愈高,思鄉的離愁別恨也就愈加強烈,這里表現了詞人怕觸動無法排遣的鄉情,才不敢憑高眺遠,但詞人卻不予點破,可以說是含而不露,深沉蘊藉。
    下闋首句“新筍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中,詞人通過寫新筍成竹、落花燕巢這樣的意象來表達自己對時光流逝思念之情。結合上闋內容,詞人把視角從天空原野拉到了眼前的新竹燕巢,一遠一近,一大一小,豐富了詞的層次感,也在廣闊空間的基礎上加入了時間的維度,使詞的抒情更加真切、感人。末句是景中情語,而其情過于深切,“忍聽林表杜鵑啼”采用反問的語氣,表達了詞人思念家鄉,盼望回歸故里的迫切之情。
    這首寫思鄉之情的小令從一開始就將愁情包含在了詞句之中,全詞更顯愁思縈繞、不絕如縷,點明所愁的正是鄉情,而用典自然,如從己出,也是這首詞的重要藝術特色。




    相關閱讀

    周邦彥《長相思慢》“夜色澄明,天街如水”全詞賞
    周邦彥《水龍吟·梨花》“恨玉容不見,瓊英謾好,與
    周邦彥《滿庭芳》“鳳老鶯雛,雨肥梅子”宋詞注釋
    周邦彥《蝶戀花》宋詞注釋翻譯及賞析
    周邦彥《鎖窗寒·寒食》“灑空階、夜闌未休,故人剪
    周邦彥《氐州第一》“亂葉翻鴉,驚風破雁,天角孤

    有幫助
    (0)
    ------分隔線----------------------------
    ? 免费a级毛片
    <optgroup id="yeegw"></optgroup>
  • <optgroup id="yeegw"></opt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