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峰陰入渼陂。 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 彩筆昔曾干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 注釋 [1]昆吾:漢武帝上林苑地名,在今陜西藍田縣西?!稘h書·揚雄傳》:“武帝廣開上林,東南至宜春、鼎湖、昆吾。”御宿:即御宿川,又稱樊川,在今陜西 西安市長安區杜曲至韋曲一帶?!度o黃圖》卷四:“御宿苑,在長安城南御宿川中。漢武帝為離宮別院,禁御人不得入。往來游觀,止宿其中,故曰御宿。”逶 迤:道路曲折的樣子。 [2]紫閣峰:終南山峰名,在今陜西戶縣東南。陰:山之北、水之南,稱陰。渼(měi)陂(bēi):水名,在今陜西戶縣西,唐時風景名勝之地。陂,池塘湖泊。紫閣峰在渼陂之南,陂中可以看到紫閣峰秀美的倒影。 [3]香稻啄馀鸚鵡粒:即使是剩下的香稻粒,也是鸚鵡吃剩下的。本句為倒裝語序。 [4]碧梧:即使碧梧枝老,也是鳳凰所棲。同上句一樣,是倒裝語序。此二句寫渼陂物產之美,其中滿是珍禽異樹。 [5]拾翠:拾取翠鳥的羽毛。相問:贈送禮物,以示情意?!对娊?middot;鄭風·女曰雞鳴》:“知子之順之,雜佩以問之。” [6]仙侶:指春游之伴侶,“仙”字形容其美好。晚更移:指天色已晚,尚要移船他處,以盡游賞之興。 [7]彩筆:五彩之筆,喻指華美艷麗的文筆?!赌鲜?middot;江淹傳》:“又嘗宿于冶亭,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后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干氣象:喻指自己曾于天寶十載上《三大禮》賦,得唐玄宗贊賞。 [8]白頭:指年老。望:望京華。 句解: 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這兩句是回憶長安的景物:那稻米,不是一般的稻,是鸚鵡啄余的香粒;那碧梧,不是一般的梧桐,是鳳凰棲老的梧桐。這種充滿豪情和詩情畫意的描繪,正反映了強烈的今昔對比,反襯出詩人關切國家安危的沉重心情。 譯文: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峰陰入渼陂”。昆吾御宿,皆地名,在上林苑中。上林苑是漢武帝開辟的游獵場所,傍終南山而西,方三百里,跨有今周至、戶縣、長安、藍田 等縣。“御宿”,因武帝曾宿于此而得名。“紫閣峰”,在終南山寺之西,在縣(今作戶縣)東南30里。紫閣,其形上聳如樓閣,太陽初升時,山呈紫色,故謂之 “紫閣”。“渼陂”(bēi),水池名,在縣(今作戶縣)西5里,水出終南山諸谷,合胡公泉為陂,周長14里,水澄清而味美,故稱“陂”,是當時的游覽勝 地。陂,水池。 “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香稻乃鸚鵡啄余之粒,碧梧乃鳳凰棲老之枝,因為描寫重在說“稻”之“香”、“梧”之“碧”,使人可以想見陂物產之豐、景色之美。所以用了倒裝的句法。這些也都是作者的匠心獨運,為后來的律句創作開了法門。 “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佳人”,指船上的歌女。杜甫《城西陂泛舟》詩云:“青蛾皓齒在樓船,橫笛短簫悲遠天。”亦指歌女而言。“拾翠”, 語本曹植《洛神賦》:“或探明珠,或拾翠羽。”問,問遺、饋贈。詩人那次游陂,是和岑參兄弟一道去的,開始刮大風,黃昏時水面月出,所以繼續游覽。“仙 侶”,指同舟游人。移,行,這里指泛舟。 “彩筆昔曾干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彩筆”,比喻文才高超。相傳南朝梁文學家江淹曾夢見晉文學家郭璞向他索還彩筆,從此再也寫不出好文章來。“干氣象”,氣勢磅礴之意。范仲淹《岳陽樓記》:“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賞析: 這一首是詩人回憶在長安時與友人同游渼陂的情形。首聯記游蹤,即從長安出發,經過昆吾、御宿兩地,再沿紫閣峰北面的山路而達于渼陂。頷聯以“鸚鵡粒”寫渼陂物產之豐,以“鳳凰枝”寫渼陂景色之美。頸聯記渼陂泛舟中的盛事。結尾以當年才華橫溢反襯今日才思枯竭,總結全詩,言外有無窮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