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1.廣東省語文評卷組副組長李金濤:看圖寫作有話可說 今年高考作文題的材料是一幅漫畫,要求閱讀漫畫進行寫作。 漫畫可以有多個視角,可以豎著看,可以橫著看,甚至可以斜著看。從不同的視角可以看出不同的內容和寓意。 該漫畫可以從三個層次來理解。 一、學生家長十分重視學生的學習分數,學生學習成績盡管起點很高,但有了退步,仍受到家長的懲罰;學生成績盡管起點較低,但有了進步,也受到家長的獎賞。雖然同樣受到獎賞或懲罰,但兩個學生的分數差異很大,這反映了家長對學生學習分數的態度。 二、學生家長的態度,其實反映了當前教育中存在的片面追求分數、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問題,以及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 三、從更抽象的角度,這也反映了目前社會上對進步、退步的態度。 該題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有話可說,有感可發。 該題角度多樣,層次豐富,考生可以選擇其中任何一個角度立意,有較大的發揮空間。 2.廣州六中肖剛老師: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我剛看到這個作文題目,腦海立即浮現8個大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因為高考作文命題是永遠在“規避”和“超越”中前進的,這是必然的現象,也是合情合理的。命題人為了規避“模仿”“套路”這種現實,于是“漫畫材料作文”橫空出世了,或者說“又回來了”! 這道作文題目有三個典型特點:形象性,現實性,思辨性。這幾個特點都比較符合最新的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 對于這個題目,首先,我覺得 “意料之外”,是因為其提供的材料類型不同于我們常見的純文本形式,而是以一幅漫畫的形式來呈現,這可能會對考生有一定的心理沖擊。不過語用專題都有圖文轉換的訓練。值得一提的是廣州市教研室的沖刺作文訓練中就提供了一到漫畫作文題。 其次,我認為“情理之中”,是因為它的中心話題或者說中心任務非常明確,就是關于家長、老師、社會對待孩子“成績”的“心態”,只不過題目用了比較形象的“漫畫”來呈現罷了。 第三,我認為這道題目比較符合考生的生活實際,幾乎每位考生都會有漫畫中的類似經歷或體驗,有話可說。 第四,作為選拔性考試,我認為這道題目有很好的區分度,雖然考生基本都有話可說,但是想在短時間內寫出優秀的文章,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對漫畫材料內容的準確理解,這幅漫畫的主要內容是“第一個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得到了表揚,第二次考了98分挨到了耳光;第二個孩子第一考了55分不及格,受到了批評,第二次考了61分被表揚。”兩個孩子的遭遇明顯不同,而這種遭遇正是高度關注分數(教育)的人給予的“評價”——親吻(表揚、肯定)或耳光(批評、否定)。而“分數”代表的意義是什么呢?是學生成長的全部嗎? 這個題目充滿了思辨性,并且漫畫背后潛藏著給考生的規定性任務:“你(考生)怎么看待這種現象”。而且如果想寫出高分作文,還必須完成一個“比較”的動作,即兩位學生的分數差距懸殊,為何遭遇卻不同。 總之,這道作文題目的現實意義和對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有著很好的導向作用。同時,漫畫所反映的問題和現象不僅僅是今天的幾百萬考生要面對的“任務”,也是每一位家長、教育工作者以及全社會要思考的問題。 3.考生甲說:當做任務驅動型的作文來寫 當做任務驅動型的作文來寫,不要過度的逼孩子,要看到孩子的進步,教育下面家長功利性的心理,家長只看到孩子的成績,沒有看到孩子背后的努力,而且學習成績不等于學習能力的高低。 教育應該以鼓勵為主,學習是個過程,不能老看分數,看結果,要看過程。 我的點是落在耳光和唇印上面的,我覺得這種情況不僅是教育的問題,還有對于不同結果的回應。——廣州市第四十七中學考生 4.考生乙說:看待分數不能簡單 我的觀點是應該一分為二地看待分數問題,不能以簡單的一次分數升降就武斷地判定孩子的學習狀況。 另外,家長要注意對待孩子學習問題的態度:“家長在對待孩子的學習問題時要積極有為,不能為所欲為,也不能無所作為。——廣州市第六中學考生 |